作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农业大国之一,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农业技术之间不断的长期交流,过去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诸多问题逐渐的暴露了出来。
怎样提高农产品的产值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?
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就需要对作物、土壤、肥料三者关系有个全新的认识,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。
1、对作物的了解。
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三个必须元素,就是氮磷钾,四个常量元素钙镁硫硅和七个微量元素,锌铁硼铜锰钼氯和有益元素,共同完成作物生长。
2、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。
任何农作物生长都离不开碳氢氧,也就是常说的土壤有机质。产生有机质的转变,就离不开土壤中的酸,也就是PH值。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上述元素的转变吸收,导致肥料利用率低,盲目的施用肥料,既浪费了肥料,又增加了生产成本。
3、了解了作物、土壤在谈肥料。
任何肥料在土壤中都需要一个分解的过程,而且肥料中的元素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性。这就是肥料的利用率,比如氮磷钾三元素的制约性,土壤中缺乏磷,就会制约氮钾的吸收。氮缺乏时,磷钾的吸收也会明显下降。
常量元素钙镁硫硅,也有着相同的制约性,比如土壤中硅元素缺乏时,农作物生长就会进入亚健康状态,导致三个必需元素的吸收变得 是缓慢起来,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,从而加快了病害的发生,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
微量元素也有着同样的制约性:例如土壤中锌元素和铁元素缺乏时农作物会表现出不同的病态。导致其它元素无法吸收,因此肥料中的元素和作物生长是密不可分的。
了解了元素的制约性,就找到了增加产值,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。也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技术。其实很简单的一个过程,就是先进行土壤检测,给土壤做一个精密的检测,按照土壤的元素含量情况,再对照作物的是生长需要,提供需要的营养成分,这样就会大大节省肥料的浪费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,增加了经济效益。